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控后,一线医护人员再次迎来巨大考验,工作量骤增、人员减员、身体疾病、极限疲惫……然后,无论当下何种境遇,他们从未有过退缩,身着一袭白衣,用平凡之躯守护万家灯火。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门服务所有受呼吸系统疾病困扰的患者,这便注定了我们要和横行肆虐的奥密克戎战斗到底!在疫情冲击下,人手紧、病人多、资源紧张等困难是必须面对的。但我们深知,作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不能倒下,也绝不后退!一切艰难险阻终将过去!”呼吸科主任赵宪平带病坚守在抗疫一线,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科室人员相继出现了发热、咳嗽、全身痛等症状,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他们坚守在抗疫一线,拖着发烧的身体,接诊一个又一个病人,“轻伤不下火线”是当前的工作状态。有的工作人员确诊阳性了,休息两三天就返岗,有的即使确诊阳性了仍坚持在岗,发烧了就休息下,烧退了就接着工作。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但看着一个个患者,使命在身,又毅然决然地投入战斗,因为他们深知他们的每一次努力都将给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赵宪平主任带头,亲自对科室环境进行消杀,于12月17日开始出现头痛、高热症状,核酸检测阳性,她忍着剧烈头痛,坚持“带阳”工作,为了不传染给同事,他在办公室电话协调各项工作。
疫情传播速度之快让人措手不及,作为疫情第一线的呼吸科,首当其冲成为“战”疫“重灾区”,李晋副主任虽然身体已出现不适,但科室排班非常紧张,他告诉自己关键时刻,必须坚持。每日不折不扣的完成查房、气管镜操作、院内会诊等工作。对于危重患者,根据以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和照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利用休息时间配合医院完成线上问诊的咨询工作,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群众。
发热几天了?这样咳嗽有多久了?痰里带不带血丝?有没有头痛咽痛等其它不适?新冠阳性还未恢复好的杨慧俐医生询问着患者。另一旁,新冠阳性烧一退便立即返岗的副主任医师白淑莉正在仔细分析患者病情,掌握了患者详细情况之后,她迅速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将相关工作叮嘱给同样是新冠阳性第五天主动申请上岗的主治医师刘亮,便立即去为下一位患者诊疗。
科室的护士赵水平、石燕、王耀晨等都相继发烧,她们忍着咽喉肿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身体不适,坚持带病上岗。
石燕是监护室一名护士,夜班发烧到38.8度,在科室隔离的李婷婷阳的第三天,实在没有人手可接替的情况下,37.9度的李婷婷顶了一晚上夜班,石燕也在休息三天后,看到科室人员紧缺,就返回到工作岗位上班。
12月20日,护士李娜(大)发烧38.7度,但想到当下科室人手紧张,她多上一天班,别人就可以多休息一天。她吃上退烧药继续坚守在岗位上。李慧丽、王爱芬、翟悦江等护士姐妹们,一个倒下,一个个又接替工作……
目前,由于疫情的特殊原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床位接近满员,科室内重新优化病房区域布局,将所有阳性患者集中在指定区域,集中人力、物力进行救治。随着阳性患者收治增加,12月21日至24日新收患者40名,RICU重症监护室 “阳性度”也越来越高,在人员减少、工作量激增的困境下,科室医护团队不轻言放弃,刚刚“倒下”还未休息多久的医护人员,刚退烧便立即申请返岗,全力保障患者救治。
没有冲锋号,也没有强制和号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争先恐后地冲到前线,他们有70后,有80后,有90后,还有00后,有的年富力强,有的老当益壮,有的青春干练,他们每张脸庞上,都写满了坚定与无畏。他们夜以继日,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守护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