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拆弹”!我院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成功为五岁男孩切除“颅内肿瘤”_医院动态_长治市人民医院
欢迎访问长治市人民医院
您的位置:长治市人民医院 > 首页 > 医院动态 > 妙手“拆弹”!我院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成功为五岁男孩切除“颅内肿瘤”
妙手“拆弹”!我院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成功为五岁男孩切除“颅内肿瘤”
编辑:马海芳  发布时间:2023-05-31 17:20:23

  

5月29日,我院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为五岁颅内肿瘤患儿成功完成肿瘤切除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在小儿颅内肿瘤治疗方面再上新台阶,也体现了我院多学科协作救治肿瘤患者的强大实力。


童童今年5岁了,近日家里人突然发现他走路不稳,出现左右摇晃的情况,初始考虑童童是膝盖软组织损伤,通过口服消炎药治疗症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持续存在。就这样过了一个月,症状还在持续加重,家属经多方打听,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检查结果显示童童头颅核磁颅内发生占位性病变。



入院后由苗旺主任率领的神经外科团队对患儿病情进行了充分评估,并组织全科医生讨论。患儿颅内占位病变(大小约3.8*4.3*4.8),手术是挽救患儿的唯一希望。但由于患儿年龄小,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颅内肿物又位于重要功能区域,小儿麻醉的难度高、风险大,麻醉医生要进行最佳的小儿麻醉管理,就必须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精准的调控,既需要术者的精巧操作,又需要麻醉医生的精细化麻醉管理,这就给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带来了双重挑战。


手术前一日,麻醉医生在术前充分了解了患儿的基本情况,制定了周密的麻醉计划,并向科主任王国平汇报病例,及时组织全科进行了病例讨论。考虑到手术时间长、出血风险高、患儿年龄小等问题,大家就患儿围麻醉期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充分预案。

  

患儿颅内占位影像学检查





5月29日手术当日,患儿进入手术室后,在王国平主任的指导下,麻醉医生为患儿进行吸入麻醉诱导,开放静脉通路,完成气管插管。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进行有创动脉穿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这是极具考验操作技巧的一个步骤,麻醉医生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所有操作,并在围麻醉期使用变温毯对患者进行体温调控,在术中也持续进行体温监测。



婴幼儿体液管理的要求可允许误差极低,而在大出血抢救时,既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维持基本生命体征,又要谨防不必要的液体输入过多,以防导致心功能衰竭、肺水肿。这对麻醉医生的临床分析以及危机处理决策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该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风险高、患儿年龄低,围术期体液管理正是麻醉管理的难点所在。术前麻醉医生根据患儿体重进行了预先计算,结合血气指标、尿量、脉压变异率及中心静脉压等容量指标,对出入量进行了精准调控。手术中,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患儿的瘤体被主刀医生一点点切除,整个过程中,麻醉医生时刻紧盯监护仪,查看生命体征,每一次血压、心率的变化,都迅速进行处理,将患儿的生理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经过近9小时台上台下的紧密配合,在外科医生的细致操作下,童童脑袋里的肿物在显微镜下被完整移除,神经生理监测稳定,这一颗“不定时炸弹”成功拆除!


手术顺利完成后,麻醉医生与巡回护士连接监护仪,将患儿送返神外监护室进行后续诊治。手术当日,患儿平稳拔除气管导管,意识逐渐恢复。


多学科协作是提高儿童颅脑肿瘤疗效的关键所在。对于绝大部分颅脑肿瘤患儿来说,成功的治疗离不开及时地发现和转诊、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最大范围的安全切除、及时的神经电生理监测、标准化的辅助治疗以及必要的支持性治疗以及长期随访。在手术室里,麻醉科与外科协作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随着我院神经外科的蓬勃发展,麻醉科的工作也必将迎来更大的挑战,两大学科将在未来继续合作共赢,并肩协作,为颅脑肿瘤患者提供多模式的治疗、围手术期及后续综合治疗的安全保障。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20%,在儿童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仅次于白血病。低龄幼童由于早期颅内代偿性强、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且患儿表述偏差大,常常不容易被家长发现,当出现明显症状时,病情往往已经非常严重。


肿瘤的大小直接与手术难度及患儿麻醉风险相关,此次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协作治疗不仅为患儿解除了病痛,也为我院小儿颅内肿瘤切除开创了手术治疗的新模式和新思路,积累了难得的治疗经验,神经外科团队和麻醉科团队将继续努力攻坚克难,为脑瘤患者的生命健康筑牢坚实屏障。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