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对教育评价改革做出全局性战略部署。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充分继承上轮审核评估的经验做法,对接新时代本科教育教学新要求,从指导思想、理念标准、程序方法上进行系统设计和改革创新。我校将于2025年11月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帮助我校师生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基本理念、基本内涵和基本方法,做好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宣传普及工作,我们整理了《长治医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手册》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大家主动积极参与到审核评估各项工作中,努力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知识问答
01什么是新一轮审核评估?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相对于2013年一2018年组织实施的审核评估而言的。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一2025年)》,启动了新一轮审核评估。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是主动适应高等教育转段发展需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加快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本科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
02为什么要开展新一轮审核评估?
(1)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
(2)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紧迫任务。
(3)改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内在需求。
(4)顺应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03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工作目标为:“一根本、两突出、三强化、五个度”。
(1)一根本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两突出即突出“以本为本”,确保本科教育教学核心地位;突出“四个回归”,落实“三个不合格”“八个首先”有关要求,引导高校“五育”并举倾心培养时代新人。
(3)三强化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位,强化学生中心、强化产出导向、强化持续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范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4)五个度即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和条件的保障度、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04审核评估基本原则是什么?
(1)坚持立德树人
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根本标准的评估体系,加强对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审核,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2)坚持推进改革
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评估理念引领改革、以评估举措落实改革、以评估标准检验改革,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3)坚持分类指导
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实施分类评价、精准评价,引导和激励高校各展所长、特色发展。
(4)坚持问题导向
建立“问题清单”,严把高校正确办学方向,落实本科人才培养底线要求,提出改进发展意见,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
(5)坚持方法创新
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化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减轻高校负担,提高工作实效。
05新一轮审核评估工作程序有哪些?
审核评估程序包括六个部分:
评估申请、学校自评、专家评审、反馈结论、限期整改、督导复查。
06审核评估的新变化是什么?
新一轮审核评估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评估导向的变化
新一轮审核评估导向鲜明,突出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强化立德树人基础、指标和制度建设,加强学校办学方向、育人过程、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审核,引导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评估内涵的变化
新一轮审核评估在继承上轮评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变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为本科教育教学评估,突出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紧扣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主线,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引导高校构建“三全育人”的工作格局和“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强化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
(3)评估类型的变化
针对上轮审核评估分类指导不够、对不同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高校个性化引导不强的问题,围绕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需求,采取柔性分类方法,提供两类四种“评估套餐”,高校可依据大学章程和发展规划,综合考虑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运行情况等自主选择。同时在二级指标和审核重点上设置了“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着力引导高校自主分类,科学合理定位,量身定制适合自己的尺子,促进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特色化发展。
(4)评估方法的变化
新一轮审核评估创新评估方法,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深度挖掘常态化监测数据,采取线上与入校“一体化”评估、定性与定量结合、明察与暗访结合等方式,切实提高评估工作实效。入校评估不设定统一的考察时间与考察环节,专家组以问题为导向,根据线上评估情况,与学校沟通,灵活安排,当好“医生”和“教练”,为学校诊断把脉,服务学校改革发展。
(5)评估功能的变化
新一轮审核评估突出评估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标新时代本科教育质量要求,征集“本科教育教学示范案例”。分类设置常模数据供参评学校作对照比较,帮助学校找准与同类院校、标杆学校的差距与不足,激励高校追求卓越,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守国家对本科教育的强制性质量底线要求,建立“问题清单”,建立“回头看”整改复查机制,咬住问题清单不放松、一纠到底,强化评估结果使用和督导复查,推动高校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持续改进长效机制,培育践行高校质量文化。评估结果多方共用,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精准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07新一轮审核评估如何分类?
根据高等教育整体布局结构和高校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发展实际,新一轮审核评估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审核评估针对具有世界一流办学目标、一流师资队伍和育人平台,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普通本科高校。重点考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所必备的质量保障能力及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举措与成效。
第二类审核评估重点考察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资源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教学成效等。针对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历史不同,具体分为三种:
(1)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2) 适用于已参加过上轮审核评估,重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方向的普通本科高校。
(3) 适用于已通过合格评估5年以上,首次参加审核评估、本科办学历史较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